老年與惡夢

Release Date:

2021-09-29

Author:

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 黃冠綸醫師

1194

老年與惡夢

你作惡夢了嗎?


惡夢是常見且正常的現象,自幼童初期開始,延伸至整個生命週期都可能作惡夢。偶發性的惡夢不是病態的,但若反覆地作惡夢,造成重大的痛苦,影響到正常的生活與工作,則可能是夢靨疾患(nightmare disorder),或與潛在的身心問題相關。


惡夢在兒童很常見,約50%兒童曾作過惡夢,當中高達20%有頻繁的惡夢1。成年人則僅有2~6%有頻繁的惡夢問題,統計上女性較男性為多2。 過去對老年人惡夢問題的研究較少,2020年一篇刊登在睡眠醫學期刊的韓國研究則發現,70 歲族群的惡夢問題相較其他年齡的成年人更多,達6.3%,且無性別的差異。更進一步探究,老年人的惡夢問題,與壓力、憂鬱、及較多的自殺意念相關,會高出3-4倍的風險,必須留意相關的身心症狀3



惡夢通常發生在睡眠的快速動眼期(REM),在下半夜的睡眠較容易出現。反覆的惡夢,通常與壓力有關,但也可能有其他原因: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急性壓力反應

惡夢是重大創傷事件後的常見問題,會伴隨其他症狀,如:闖入性的想法、創傷經驗的再現、努力逃避與創傷有關的事物、警覺度的增加。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惡夢不僅在快速動眼期(REM)發生,在剛入睡時就可能出現,造成難以入睡、睡眠片段。


憂鬱症、焦慮症、恐慌症

憂鬱會造成睡眠結構改變,包括縮短快速動眼期(REM)潛伏期與增加快速動眼期(REM),使惡夢反覆發生。


藥物副作用

反覆的惡夢可能是藥物的副作用,其中很多是老年人常使用的藥物,包括:高血壓藥物(如Beta blockers類)、治療巴金森氏症的多巴胺製劑、失智症藥物如乙醯膽鹼酶抑制劑、抗憂鬱藥物、抗精神病藥物等等,若服藥後出現惡夢纏身,請回診與醫師討論。


戒斷症狀

長時間的使用酒精、安眠藥、抗憂鬱藥物等,若是身體已然習慣使用卻突然停止,可能造成快速動眼期(REM)反彈性的增加,於是出現惡夢。


快速動眼期睡眠行為障礙(REM behavior disorder, RBD)

一般在做夢時,大腦會抑制身體的動作,所以肢體是放鬆癱軟的。若是常作鮮明的惡夢,並且伴隨身體動作如手腳揮舞,或發出聲音如喊叫,好像把夢境演出來,表現得很強烈,甚至有可能傷到枕邊人或使自己受傷,必須考慮快速動眼期睡眠行為障礙(RBD)的可能。


這較常見於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男性較女性為多。一般認為與神經退化有關,未來出現神經退化疾病如巴金森氏症(Parinson’s disease)(43%)與路易氏體失智症(Dementia with Lewy bodies)(25%)的機會較高,約30%在五年後、80%在十年後出現神經退化疾病,所以必須留意認知功能與動作障礙的發生4

   

若您有反覆惡夢的問題,建議您可先檢視自己的生活與壓力,並嘗試生活減壓與維持良好睡眠習慣,例如:規律的運動習慣(但避免在睡前)、維持社交生活與休閒娛樂、避免睡前使用3C產品、避免宵夜同時也要避免飢餓、睡前減少飲水並記得如廁、營造舒服的睡眠環境等。若合併有其他身心症狀,建議就診接受專業評估,找回優質的睡眠與身心健康。


參考文獻

1. Gauchat A, Séguin JR, Zadra A. Prevalence and correlates of disturbed dreaming in children.Pathol Biol (Paris) 2014; 62:311.
2. Levin R, Nielsen TA. Disturbed dreaming,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and affect distress: a review and neurocognitive model. Psychol Bull 2007; 133:482.
3. Park D, Kim S, Shin C, Suh S. Prevalence of and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nightmares in the elderly in a population based cohort study. Sleep Med. 2021;78:15-23.
4. Galbiati A, Verga L, Giora E, Zucconi M, Ferini-Strambi L. The risk of neurodegeneration in REM sleep behavior disorder: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longitudinal studies. Sleep Med Rev. 2019;43:3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