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何會聽父母的話? 因為快樂時光

Release Date:

2023-06-13

Author:

心動家族協會理事長 陳錦宏教授

1334

孩子為何會聽父母的話? 因為快樂時光

有ADHD孩子的家庭,教養是件困難的事,因為ADHD症狀會干擾親子的互動品質,而影響了其中一件最簡單也最重要的事:就是孩子「為何會聽話」。

亞洲地區的父母,是一群非常辛苦的父母,原因無他,因為這裡的文化把孩子的發展好壞大多歸於父母的教養,孩子的好是家長的成就,孩子的問題就是家長搞出來的。

結果當然不是如此。一個人的發展及最後表現的行為,是多因子造成的,用研究方法的基本觀念來說明大家就容易懂,Y(結果)=a+b1x1+b2x2+b3x3+...父母頂多就是其中的x1而已,還有先天氣質、身體狀態、經濟、學校、朋友、工作...。

以前台灣的日子過得不好,能養活孩子就不錯了,教養的事有多少教多少,現代人經濟較好了,所以教養這件事開始重要了起來,於是父母學變成顯學,市面上已經有數不清的書籍、雜誌、課程,告訴父母要這樣做那樣做,然後「怪父母」這件事,也開始變成顯學。

然後,越來越多的父母變得很焦慮,不知道自己會不會害孩子沒有發揮天分,把天才教壞了,因為所有的資訊都告訴父母每個小孩都有天分,教不好是你造成的,所以才有父母在小孩一歲就帶去做潛能開發。

而這個焦慮在ADHD或特殊孩子的父母身上,那就是幾倍的擴大,老師的聯絡簿、同學或其他家長總是抱怨,孩子無法表現出一般人做得到的程度,無法合乎發展階段的社會行為,不只引來別人的側目,還有明暗都傳達出對父母能力的質疑,特別是針對媽媽。所以我們的研究發現,ADHD的媽媽的確過得比一般孩子的媽媽不好 [1]。

真的是一群辛苦的家長

因為這樣的辛苦,面對孩子時就會有希望孩子要做這些、做那些的情緒,給更多的教養,投入更多的資源,無非就是希望孩子快點改變、能力變好。孩子感受到了,也知道父母想要他改變的心情及焦慮,可是,ADHD是大腦發展的問題,不是想改就能改,於是,孩子知道卻做不到的挫折,也很快就變成父母的挫折及學校環境的挫折。如果不了解ADHD的本質,怪孩子、怪父母、怪老師,就成為一個跳不開的無限循環。

一個國小三年級的孩子,有天跑到學校四樓想往下跳,媽媽事後問孩子為什麼?孩子說,因為自己不乖,媽媽花了很多錢讓他去上很多課,包含藝術治療、心理治療,結果自己只改了一點點,很多時候還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行為,覺得很對不起辛苦的媽媽;如果自己消失了,媽媽就不會辛苦了。媽媽聽了,才驚嚇地把孩子帶來診間。

在這樣的惡性循環當中,最危險的,就是讓父母沒有喘息的空間去做家庭中最簡單卻最重要的事——就是「單純的陪伴」。

在ADHD行為治療中,除了各種技術外,其實有一條最核心的基礎,就是要刻意排出20-30分鐘的「快樂時光」。所謂的快樂,其實就是「不做任何教導的純粹陪伴」,可能是吃完飯後大家一起散散步、餐桌上聽聽家人彼此一天發生的事(記得沒有評論沒有教導,一教就不快樂了),或者是一起騎腳踏車去兜風。

因為不帶目的的陪伴,就是輕鬆的、純粹的,甚至是溫暖的家人的關係,因為是家人,才會在一起,因為在一起,才慢慢形成真正家人的關係。因為有這種最單純的關係,所有好的事才會發生,困難的事才能撐得過去。

單純的陪伴,簡單卻最重要的快樂時光。

所以,怎麼樣讓父母撐出一個喘息的空間來,安心並單純地陪著孩子,就成為了ADHD家庭往前走的重要關鍵。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