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與焦慮症有什麼不同?

Release Date:

2021-04-05

Author:

彰化基督教醫院精神科 劉怡君醫師

990

焦慮與焦慮症有什麼不同?

焦慮是一種本能的情緒,就演化來說,適度的焦慮,對於生存是具有保護效果的,它能警告人們即將面臨的危險,並促使個人採取一些措施來因應威脅,提早準備,以利生存。


焦慮的情緒通常發生在當人們察覺到某些情境,可能會為自己帶來危險、或是不利的影響時。


例如:當我們走在路上,瞥見一處濕滑泥濘的地板時,我們會開始暗自擔心,若是貿然快步通過,可能會跌得很慘、或弄得滿身狼狽,我們大腦便開始思考如何避開風險,並做出行為反應,我們也許會小心避開濕滑處,或是繞道選擇走乾爽的道路;若是在非得經過的情形下,我們會繃緊神經,小心翼翼地走過,以避免跌倒。


其他常見的例子亦包括,在準備一項稍具挑戰性的報告時,我們發現若不事先充分準備,可能會讓自己上台時盡出洋相,或是讓自己被主管或客戶念一頓時,我們會在準備的過程中,感到一些焦慮的情緒,並因而促使自己提早開始用心準備,以避開那些內在或外在的威脅。


過度的焦慮影響身心健康

如同上述的例子,焦慮的情緒在某種程度上,和個體所經驗到的壓力有關;如何界定一個事件會具有壓力是因人而異的,事件所帶來的壓力程度並非絕對或固定。因而,壓力對於情緒的影響,除了需考慮事件的本質外,還須考量到個人的壓力因應技巧、當時手邊上能運用的資源、與自身的防衛機轉等等。當壓力的負荷逐漸超過一個人所能因應的範圍,且長期對人造成心理的困擾,通常會讓人感受到一種慢性的焦慮



同樣地,如果一個人的人格特質(例如:悲觀化、要求完美、過度謹慎等等)、壓力因應技巧不足,或是看待事物的持續存在偏誤(例如:總是僅選擇性注意到事物最糟糕的一面,因而忽略事物的全貌、以偏概全的論事方式等等),個人也會很容易處於慢性焦慮當中。


所謂的慢性焦慮,常涵蓋心理的不適感覺(緊張、煩躁、害怕、不安等等),與身體的不適症狀(心悸、噁心、消化不良、冒汗、坐立難安、胸悶等等)。綜合上述,焦慮、壓力、與生活三者,密切相關,適度的焦慮協助我們適應生活,然而過度或慢性化的焦慮,會干擾我們的生活,影響我們的健康,嚴重時造成生活功能缺損,也就是所謂的「焦慮症」。


臨床上的焦慮症(Anxiety disorder),可以看作是一系列彼此相關但本質又各自截然不同的精神疾病,是遺傳因素和經驗因素彼此相互影響而成,通常很容易慢性化。


臨床治療與處理上也各自有不同的差異,常見的焦慮症,包括恐慌症(Panic disorder)、特定場所畏懼症(Agorophobia)、分離焦慮症(Separation anxiety disorder)、選擇性不語症(Selective mutism)、特定畏懼症(Specific phobia)、社交焦慮症(Social anxiety disorder)、廣泛性焦慮症(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物質引發的焦慮症(Substance induced anxiety disorder)等等。


一旦焦慮的情緒已發展到疾病的程度,這就不是我們「放輕鬆」、「別想太多」可以解決的,尋求專業協助,評估個人狀況,才能對症下藥,早日擺脫焦慮的煩惱。





▶▶相關推薦《呼吸河豚》一款幫助兒童及忙碌上班族放鬆與專注身心的互動式APP

《呼吸河豚》適合失眠、焦慮等族群的居家放鬆技巧——呼吸訓練

「呼吸訓練」是臨床指導上常見的放鬆技巧,更是醫師們推薦失眠、焦慮族群可以居家執行的放鬆訓練!0道具的優勢讓呼吸訓練得以跨越空間限制,只要透過這款APP就可以輔助您呼吸訓練!

情緒高漲、無法專注時,打開「呼吸河豚」、讓可愛的河豚陪伴你、跟著它調整呼吸頻率,找回生活的平靜吧!


心保「呼吸河豚」 手機App下載連結

Android系統:點我下載
Ios系統:點我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