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治療過動,還可以幫助戒癮?──ADHD藥物的新契機
發布日期:
2023-01-03
作者:
高雄榮總精神科 李旻靜醫師
1129
ADHD的患者容易合併物質濫用早已不是新聞,不論是追蹤ADHD的兒童青少年,其往後有較高的風險有物質濫用;或是回溯物質濫用的患者,發現其早年有較高比例具有ADHD的診斷,過去許多研究都早已證實這之間的關聯性[1-3]。
而這樣的關聯性,一直以來,都是個令臨床醫師頭痛的問題,因為,當物質濫用的患者合併有ADHD的病史時,他們往往難以持續戒癮計畫,容易中斷治療而造成治療失敗。如今,這樣的困境,在今年一個新的研究發表中,我們似乎看到治療的契機。
在2020年舉辦的第31屆「美國成癮精神醫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Addiction Psychiatry(AAAP)]的年度線上會議中,一個利用美國麻州總醫院電子病歷資料庫所做的回溯性研究,其蒐集了2014年7月到2020年1月間,共2,163位病患的資料(其中63%為男性,平均年齡44歲),當中有203位有ADHD的診斷,約佔總人數的9.4%,其中有接受過ADHD藥物治療的有171位,另外32位則從未接受過治療。
進一步去比較ADHD族群和非ADHD族群,發現ADHD族群的年齡平均較為年輕(ADHD=38歲,非ADHD=45歲),且有較高比例使用古柯鹼(Cocaine) (ADHD 31% vs 非ADHD 12%)。研究結果發現,在戒癮治療計畫開始的前90天,有接受ADHD藥物(中樞神經活化劑)治療的有較高機會持續戒癮計畫,且經過校正其他干擾因子後,ADHD藥物治療是唯一增強患者持續戒癮計畫的相關因子(hazard ratio, 0.59; 95% CI, 0.4 - 0.9; P = .008)[4]。
過去臨床醫師在處理物質成癮的個案時,以使用減害的替代療法為治療主軸(例如使用丁基原啡因Buprenorphine來治療鴉片類物質濫用)。然而,如同前面提到,當患者合併有ADHD的問題時,其治療中斷率便大幅提高。面對這樣的共病困境時,臨床醫師往往對於使用中樞神經活化劑來治療ADHD傾向保守,原因是傳統上認為治療ADHD的藥物—中樞神經活化劑,是一種具濫用風險的物質,在處方上必須謹慎小心,需要密切監控個案的用藥情形。
因此,在治療物質成癮合併ADHD的個案時,若再給予另一種可能被濫用的藥物,往往讓臨床醫師猶豫再三。但事實上,醫師在開立Buprenorphine來治療鴉片類物質成癮時,Buprenorphine同樣是一種需要密切監控、可能被濫用的藥物,但許多醫師卻未因此對處方Buprenorphine卻步。
因此,這個研究結果喚起我們臨床醫師在治療上的省思:除了擔心過度處方、可能造成藥物濫用和轉移外,因為「治療不足」而導致治療效果不佳,也是我們必須考量、重視的一個問題。因為,物質成癮合併ADHD的患者本來就是藥物濫用的高風險群,在評量他們的治療方針時,審慎評估處方、密集追蹤監控,這是無論開立什麼藥物,都必須做足的臨床功夫。如果共病狀況已經是仔細評估後確認的臨床診斷,或許在兩個疾病上都應對症下藥,給予適當治療,才能達到最佳的治療成效。
參考文獻
1.Lee SS., et al. Prospective association of childhood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 and substance use and abuse/dependence: a meta-analytic review. Clin Psychol Rev. 2011.
2.Molina BSG., et al. Substance use through adolescence into early adulthood after childhood-diagnosed ADHD: findings from the MTA longitudinal study. J Child Psychol Psychiatry. 2018.
3.Levy S., et al. Childhood ADHD and risk for substance dependence in adulthood: a longitudinal, population-based study. PLoS One. 2014.
4.American Academy of Addiction Psychiatry (AAAP) 31st Annual Meeting: Presented December 12,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