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ADHD社會心理功能的治療模式
Release Date:
2021-01-27
Author:
張逸芃 諮商心理師
1867
ADHD 社會心理功能的困擾與障礙
ADHD族群在注意力不足、過動以及衝動的主要症狀干擾下,很容易在和社會環境互動的過程中,得到負面的回饋。例如:由於抑制能力的缺損,表現較為急躁衝動、較難忍耐等待,造成在人際互動上,容易和同儕發生衝突;或是因為注意力不集中,無法完成負責的任務,較為粗心大意,生活中會經常性的被他人糾正、責備。
這類型的孩子很容易在團體中被誤認為是明明有能力控制卻不願意作,是「故意的」,而在所處環境中被他人所責備與排斥,造成自信心以及自尊的低落。
由於ADHD普遍性的出錯率以及活動量高、順從度較低,對於家長而言,很容易在引導孩子的過程中,感到十分挫折,家庭內的衝突通常在家長要管教孩子時增加,造成親子關係緊張。而這樣的衝突並不隨著還子年紀增加而減少,研究指出,家庭內若有ADHD的孩子,在兒童早期的不良親子互動可以有效地預測8~10年之後,青少年期與家長的衝突(Barkley, Fischer, et al., 1991)。而這些因為ADHD症狀,對孩子的情緒、人格造成的負面影響,甚至衍生出對人際以及家庭造成的不良互動,我們可以怎麼做呢?
社會心理治療三階段
認知行為治療及家長教養效能訓練
針對ADHD的社會心理治療,可簡單分為前中後三個不同的階段,每個階段有與其對應的目標。
治療初期
在這個階段,主要是由治療者示範,運用遊戲的方式搭配行為改變技術與孩子建立關係以及規則。由於這類型的孩子對於指令的順從度以及專注力通常較低,透過孩子有興趣的方式,可在短時間內創造新的互動模式,有效提高孩子的合作性以及正向行為表現。
最重要的事情是為孩子創造一個新的「我可以」的成功經驗。在有效的引導下,孩子重新發現「我可以輪流」、「我可以專心」、「我可以等待」的過程中,逐漸萌發的「我能感 (mastery feeling)」會是讓孩子持續進步的關鍵。
同時,心理師會和主要照顧者,通常是家長說明操作背後所使用心理學的方式,讓家長了解孩子行為改變的機制,預備家長進入下一個治療階段。
治療中期
治療中期,治療者將已建立好的模式,轉移至家長和孩子的互動上,類化行為改變至家庭以及學校生活中。通常在這階段家長會增加有效管理孩子的成功經驗。例如,提高孩子在家中依照要求進行生活常規的訓練,東西用完要物歸原位、講話要輪流、功課如期完成等等的習慣建立,同時治療者會針對家長提出的疑問進行解釋及說明,提高家長效能。
治療後期
此時治療逐漸進入尾聲,孩子本身的內在因應技巧提升,行為問題降低,人際互動成功機率提高,家長也增加了對於ADHD的了解以及相對應的教養方式。核心目標在於提高孩子本身的內在控制以及自我調節能力,持續孩子的行為改善。
打破低自信的負向循環
在提升ADHD社會心理功能的歷程中,很重要的概念是賦能於孩童以及主要照顧者,建立正向循環。由於孩童極需要外在環境的回饋,來提升自己對於內在控制的動機及能力,而在其成就感增加之下,孩子對於需要付出心力的訓練項目動機提高,更加願意配合要求,也更容易讓照顧者感到有能力管教孩子,在治療的過程提升教養效能以及成功經驗,逐步協助孩子朝理想的方向前進。
參考資料
1.Barkley.,et al. The adolescent outcome of hyperactive children diagnosed by research criteria--III. Mother-child interactions, family conflicts and maternal psychopathology.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