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愛的手足關係:讓孩子發自內心關愛彼此

Release Date:

2023-06-02

Author:

心風景心理治療所 周彥君 臨床心理師

1604

友愛的手足關係:讓孩子發自內心關愛彼此

他們是從小衝突不斷的三兄弟,長大之後的關係未見好轉,現在因為父親遺產鬧得不可開交。隨著治療進展,我們不得不殘忍地覺察,孩子們不是沒有手足緣份,而是當初的家庭教養無意間促成了如今的兄弟鬩牆。


「本來想說生個兄弟姊妹讓他們互相作伴,小時候還會分享耶!現在卻像是仇人一樣…」一年前,他們的母親,我的個案,來談時的苦惱無奈還深深印在我的腦海。他們是從小衝突不斷的三兄弟,長大之後的關係未見好轉,現在因為父親遺產鬧得不可開交。

隨著治療進展,我們不得不殘忍地覺察,孩子們不是沒有手足緣份,而是當初的家庭教養無意間促成了如今的兄弟鬩牆。長輩經常對大哥說:「大的要讓小的,你看弟弟都這麼乖這麼聽話~你太小心眼了,不要那麼計較,要會分享~」;然後對弟弟們說「你們不要吵架,不然都不要玩。」長大後大哥得到了「當老大真的很衰,什麼都要讓小的」的結論,大弟則有「家人自己要偏心,你裝什麼可憐,我夾在中間更慘~」的防衛心理,小弟則是對於兄長們充滿愧疚、委曲求全。

為什麼小時候會分享的孩子,長大卻心存怨懟呢?因為那是為了迎合大人要求、避免責備、為了當大人心中大方無私的乖孩子、為了能存活下來的「表面分享」。為什麼被分享的孩子,內心卻不會對兄姊感恩呢?因為他感覺這些是大人要給他的,並不是兄長給的,於是他不會感受到手足情誼;或者因為無故坐享利益而對於兄姊感到抱歉、罪惡感,同樣對於手足關係無益。

其實珍惜的東西不想要給別人,應該才是符合人性的。互動不睦的同事莫名其妙跑來,在你很寶貝的新iphone上面胡摸亂按,你會愉快包容覺得沒關係嗎?你好不容易得到美味蛋糕,一個很愛裝熟的朋友說他也要跟你分一半,你做何感想呢?

但是,如果關係好的時候就不一樣了。你可能會很開心的拿iphone跟好友湊在一起研究新功能,就算被他摸得都是指紋也沒有關係;甚至在他說不需要下午茶時,你還主動把自己的蛋糕切一半給他說「一人一半、感情不散」。對吧?

所以,也許重點不是「不吵架」或「分享的行為」,而在於「友愛的關係」,我們可以善用以下六點,教給孩子發自內心的關愛彼此,進而願意減少一些自身獨得利益,從共好的過程當中感受到互相友愛的充實滿足。

一、 每個孩子都需要愛與陪伴,不因長大或手足就失去關注

每個孩子都需要愛與陪伴,長大了也許不會像襁褓嬰兒一般整天抱著,但是會多了和父母一起討論生活感受的心靈交流時刻,孩子不會因為長大而失去父母的關愛,當他看著年幼的手足受到父母的照顧時便不致忌妒吃味。最好可以各自安排陪伴每個孩子的獨立時光,每個孩子在那個時刻感受到自己可以得到大人全部的關注,比如單獨帶著老大就醫、單獨帶著老二去買晚餐等。

常常大人花很多時間處理了「鬧事的」、情緒激躁且行為問題較多的孩子,卻忘記了那些「不需要大人操心」的孩子,他們溫和順服不代表不需要被關愛,還是要花心思給予適當的注意與陪伴。

二、 手足是雙贏而非利益減半

如果有任何飲食都要盡可能地為雙方準備,玩具有些可以是個別的,有些是公用的,但要盡可能讓雙方感到安心與共好:「他有的,我也有」、「我們可以交換玩」、「一起玩更開心~」、「我和哥哥各有一隻恐龍,但是我們一起,兩個人就都有兩隻了!」,讓孩子感覺因為共好而帶來了雙贏~

在超市幫弟弟買了想要的多多和哥哥想要的餅乾,但兩人看到的時候會不會也想要彼此的東西呢?所以可以對孩子說「你願意用一點餅乾交換弟弟的多多嗎?(也許不要買太小瓶的,這樣弟弟會感覺少得很明顯)這樣兩個都吃到,不是很棒嗎?」讓孩子感覺到共享利益是拿自己的去交換其他的資源,孩子覺得自己得到更多,而比較不會著眼於自己少掉的部分。但如果大人說「你是哥哥,餅乾那麼多,你分一些給弟弟,不要那麼小氣;弟弟的多多那麼少,你以前小時候也喝很多了,就給他喝就好了~」這可能就會讓兄姊感受到自己的東西被分給了別人而心有不平~

三、 避免任何競爭比較、盡可能公平不偏愛

手足從出生的那一刻開始就是競爭關係,長子女原先擁有的一切都從「我的」變成「我們的」,弟妹也從出生開始就得適應與手足共享父母的愛以及資源,例如「你們比賽誰吃的比較快、誰跑得比較快」、「妹妹你為什麼不像姊姊一樣自己拿本書去看」、「哥哥長得像爸爸五短身材,妹妹則長得像媽媽很漂亮~」等,言下之意都有某一方會是父母比較重視的,這無形中強化了孩子在心中爭奪父母的喜愛,也讓他們無法真正欣賞對方;如果改成直接的肯定鼓勵話語,例如「加油、快快吃喔!」、「妹妹你要不要看書?」可能會更好一些。

但是,就算在家裡再怎麼努力不對手足比較,他們在學校或其他社交情境也會在心裡自動進行社會比較,一定有哪一方較為突出,這時候就要引導孩子自我肯定、互相欣賞。

四、看見孩子的個別差異、引導互相欣賞友愛

如果可以引導兄姊欣賞弟妹的單純直接、弟妹欣賞兄姊的成熟多聞,孩子互相欣賞,將會促進彼此的友愛關係。例如「弟弟玩太累,爬椅子到一半就直接睡著,好可愛~」、「哥哥你怎麼知道那麼多?你很認真在長大耶~」

而且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相對優弱勢,有的孩子擅長體育美術,有的擅長學科思考;有的孩子溫吞隨和,有的性格熱情直率;沒有哪一種比較好,就只是不同而已。例如可以說「弟弟很會畫畫,很不錯;哥哥的空間概念很好,蓋出來的樂高很棒呢~」這樣不僅促進手足關係,也能幫助孩子欣賞自己、提升自我價值感。

五、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

再好的朋友都會意見不同、再相愛的伴侶都有彼此不滿的時候,所以手足之間有衝突是非常自然的。當大人面對衝突而感到心煩意亂時,很可能因此說出過當的話語而無意間傷害了孩子與手足關係,所以大人必須先處理自己的心情,再來處理孩子的事情。

先深呼吸安定自己的心情,在腦海中預先思考應該如何處理,直到感覺自己可以平穩安定地處理衝突之後再做出行動。而孩子發生衝突時,一定也會影響他們自己的情緒,甚至可能會揮打對方使衝突更為嚴重。

所以第一時間父母可以先溫柔地隔開孩子們,如果情緒過於激動無法詳述發生衝突的過程,可以先讓孩子喝杯水、含顆冰塊或是梅餅冷靜一下,之後再個別傾聽雙方說詞、做出協調,和緩示範解決衝突的過程將有助於孩子在過程中學習,未來就算沒有大人幫忙,也可以自己處理衝突。

六、不要評價孩子的行為,旨在示範處理衝突的技巧

孩子經常在互相陪伴遊戲時擦槍走火,他們並非對彼此懷抱敵意,所以如果不小心發生衝突,不要過度放大孩子的行為,或者因而取消雙方權益。這些話語會將孩子的行為冠上敵對的內在動機、或者孩子會認為是對方拖累自己失去權益,而加深雙方嫌隙。例如「你剛剛是故意推妹妹的吧?」、「你幹嘛搶哥哥的玩具?強盜喔?」、「你們吵架就乾脆都不要玩,沒得玩就不會吵了~」

只需要安撫承接孩子心中不快,引導雙方互相理解,替彼此行為找到合理解釋及共識(找臺階下),每次遇到衝突時都用溫和堅定的態度持續執行,就會逐漸引導孩子學會彼此理解包容,學會處理衝突。例如「哥哥的力氣比較大,所以輕輕一揮弟弟就飛出去了,所以兩個人玩打架遊戲都要小心~弟弟你也不可以太用力,哥哥如果很痛,可能就不想跟你玩囉~」、「妹妹你喜歡哥哥的玩具所以想拿嗎?但是哥哥還在玩啊~我們先玩別的,等一等再看哥哥願不願意借你玩好嗎?」、「我們玩具玩到很不開心,要不要休息一下喝點果汁,等等再看要玩什麼好嗎?」


手足如果可以互相欣賞友愛,即便遭遇任何爭執也能依靠父母教養的方式解決衝突;日後逐漸成長,深厚的情感也可以讓他們互相體諒、共同面對難關與照顧父母的議題,成為永遠合作依靠的至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