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talWe
如果沒有任何回報,你還願意成為父母嗎?

發布日期:

2023-12-11

作者:

周彥君 臨床心理師

985

如果沒有任何回報,你還願意成為父母嗎?

為什麼要生小孩?生養小孩絕對是一項賠本生意,妊娠有風險、需要耗費大量心力時間、付出高額的教育和生活費用的投資,卻無法保證孩子長大會回報給你...

因為疫情停課不停班又在家禁足禁外出,所以近一個月以來,每週都請假兩三天在家服侍一對兒子(我珍貴的休假啊~),形成一種主業是家庭主婦,副業才是臨床心理師的詭異錯覺。

臨床心理師的工作很單純,就是好好照顧病房和門診個案、完成治療記錄;家庭主婦的工作就複雜多了(彷彿回到先前育嬰留停的那四年~),用餐時段是廚師,孩子線上學習時段是學科、術科及體育老師,平常時段則是馴獸師這個角色佔了很大的比例。

當我每天早晨睜開眼,像一個陀螺一樣一直旋轉到夜晚累癱在床上的時候,我都會想到「為什麼要生小孩」這件事情。

是的,生養小孩絕對是一項賠本生意,首先妊娠本身有一定程度的風險,然後需要耗費大量的心力時間研究學習,如何養出能在現代化的嚴苛環境下生存的小孩(包括現在正閱讀著親職衛教文章的每一個父母讀者),還要付出高額的教育和生活費用的投資,卻無法保證孩子長大會回報給你。

臨床上實在看太多全心全意付出卻換不回孩子反饋的血淋淋例子,無論在經濟或心意上都是,就算有回報也無法精確計算是否符合最低的投資報酬率,就連我也無法保證父母對我的投資對他們來說是划算的;所以真的不需要再期待「養兒防老」這種事情,我想這也是現代人為何生育率極低的原因之一。

所以,「為什麼要生小孩呢?」每當我被孩子激怒,父母初心左右搖擺、幾乎要對孩子暴怒的時候,我就會對自己依序進行以下五點的自我對話,聽起來也許是蠻嚴苛的自我要求,卻總可以讓我在無以為繼的時候逼自己找到再繼續走下去的動力。 

一、妊娠前就知道這是一件苦差事

不要被長輩或媒體過度美化了生兒育女的美好,孩子天使的時候不一定比惡魔的時刻多;無論任何人怎麼說,都不要在自己不確定的時候,做下這個影響一生的重大決定。 

二、孩子沒有叫你生他,所以你本該對他負責,他卻沒有義務對你負責

這個想法可能太嚴苛,甚至有人會說是離經叛道吧~但我的確是這樣要求自己的,這個殘酷的覺悟總可以讓我放下對孩子過多的期待,回到最單純的愛裡。你當然可以像漫畫「料理和畫作回應了廚師和畫家的願望和信念」那樣浪漫的說法,但你心裡還是知道,廚師對他的料理、畫家對他的畫作就是負有全責的。

無論是意外還是預期中,如果你無端製造出了一個生命,那你本該無條件對這個生命負責,而他卻沒有義務對你反饋;我們當然期待盡心付出會有好的結果,但如果沒有,也還是我們應該承擔的。

所以你本該承受育兒過程中的所有酸甜苦辣、不應該邀功,例如:「我為你付出這麼多,你也應該要好好用功或是孝順來報答我」之類;孩子做了你希望他做的事,不是出於「應該」,而是他「想要」,他想要做你心中很棒的孩子;同理可證,他也可以「不想要」,所以我們父母需要尊重孩子和學習溝通,而不是直接對孩子下達服從命令。   

三、不要期待以後會有回報而過度勉強自己犧牲奉獻

關於付出不求回報這一點,許多哺乳動物都比我們人類做得更好。熊媽媽、象媽媽辛苦照養孩子是為了追求反哺嗎?沒有,他們純粹就是付出而已,孩子長大就走了,然後把父母帶給他們的關愛繼續給予自己的後代,也許孩子給父母最大的回報,就是他和他的父母一樣好好照顧他的孩子。

常常聽到父母會說:「我為你做了這些犧牲,所以你應該那樣回報」、「如果不是為了你,我早就怎麼怎麼了」、「我省吃儉用,都是為了給你更好的生活/教育」等等,如果你在付出的過程裡,已經超出自己心甘情願付出的程度,你就應該為自己踩下煞車;就像你拿錢去買樂透,卻早就懷抱著可能根本什麼也拿不回來的心理準備一樣。

如果你覺得可以甘心情願地承擔每月付出一萬元的教育費用,但如果是一萬五就會覺得有些吃緊勉強,也許你就需要謹慎考慮要不要在不會有回報的狀況下做這樣的支出,如果做了這個決定,你就必須承擔而不抱怨孩子不去回應你的期待。

四、親子關係背後是欠債還錢的功利主義,還是純粹的喜歡與愛?

人際關係當中的確隱含著互相付出、共同合作的意涵,但你交朋友一開始就是為了哪天對方可以回報你什麼嗎?或者你喜歡你的朋友這樣看待你們的關係嗎?

腦神經科學家的研究發現,人類之所以是群居動物,不只是因為互相幫助、創造群體利益,也因為真的發自內心地喜歡共同相處陪伴;所以親子關係也可以更純粹,單純因為喜歡而為對方付出不去計較值不值得,當你想計較的時候,就要讓自己少付出一點,就算沒有任何回報、甚至得到負向回饋也能自我平衡的狀態。

五、盡力從每一刻的生活相處中,尋找讓自己繼續愛著的滿足感

你相信愛是永遠不變的嗎?我反而相信愛是時刻消長的,無論是親子之情或是伴侶之愛皆然;沒有什麼是亙古不變,只有盡心經營才是定律。因為喜歡孩子的笑容而準備美食,因為喜歡共度美好時光而規劃出遊,因為跟孩子認真爭吵之後和好的直率痛快而更了解彼此、增進情感;不為別的,每一刻點滴的溫情累積就是我每一刻持續付出的理由,就只是這樣而已。

以上,也許很理想主義,但我真的很想相信有這樣的親子之愛,也盡可能這樣自我要求著,雖然仍有很大進步空間。或許,你會願意一起來試試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