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talWe
身教的重要,同理心生活學

發布日期:

2022-02-21

作者:

周彥君 臨床心理師

897

身教的重要,同理心生活學

我覺得同理心簡而言之就是「站在對方的角度感同身受,體會對方的情緒想法,並把這些回饋給對方,達到溝通」。這個核心內涵便是「先放著自己的感覺評價,專注去思考對方的想法感受」。

 

這天,四歲兒子鬧著要吃點心、不吃正餐,大人正在勸說,他竟然就跳下餐桌,暴氣地說:「不給我吃糖果,我就不吃飯了!我討厭爸爸、媽媽、還有哥哥~」然後頭也不回地往房間裡走。我們餐桌上的三人被小兒子的情緒炸到,一邊繼續用餐,一邊想著到底是要欣賞孩子這麼有決心膽識,就讓他別吃晚餐了,還是要柔性勸說他別餓肚子睡覺,思忖之間聽到​小兒在房內分貝越來越高的氣憤哭泣的聲音。

半晌,七歲兒子放下了碗筷,默默地說:「我去看看弟弟」,爸爸問:「弟弟說討厭你耶~你不生氣傷心嗎?」兒子搖頭說:「我知道他生氣說氣話,我不會在意~」爸爸繼續問:「你要怎麼做?」兒子聳聳肩說:「我只是在旁邊陪,​不知道會不會讓他心情變好,不過這樣他就算生氣難過,也比較不會孤單,不會好像沒有人懂他的感覺~」​我聽著大兒進去躺在小兒身邊,對小兒說:「我知道你很想吃糖果,​很急很難過,但是你也知道吃飯飯會讓你長大、變強壯對不對?!......」

 

我的天哪!這就是平常我們父母在做的事情,大兒完整複製在小兒身上啊~我內心滿滿的感動!許多教養方式一開始總是需要花費許多時間溝通,也無法一時之間便看見成效,但之後會慢慢潛移默化地顯現。

 

 

 

我覺得同理心簡而言之就是「站在對方的角度感同身受,體會對方的情緒想法,並把這些回饋給對方,達到溝通」。這個核心內涵便是「先放著自己的感覺評價,專注去思考對方的想法感受」,當人們聚焦在自己的感覺,想要告訴對方自己的感受時,就會忽略對方的感覺,而無法好好傾聽對方的心聲。如果我們可以將同理心換位思考的概念落實在生活的每一個角落裡,包括所有與人互動的環節,與路人、長輩、夫妻、親子溝通等,孩子看到什麼,就會學到什麼,他們也用同理心去思考、與人互動,那麼下一代的生活會更順利,社會也會更有溫度。

 

 例如,今天老公臭臉、心情不好,老婆不是本位主義地想:「他幹嘛一回家就擺臭臉給我看?!」而是去思考對方「他為什麼心情不好?」也許就可以耐心去探究對方的想法感受,達到理解與溝通。

 

對待孩子也是一樣的道理,比如開玩笑,要設身處地思考如果是自己會不會喜歡這個玩笑舉措,如果自己不喜歡,就不可以這樣對待別人,這個準則有助於我們和孩子拿捏與人玩鬧的分寸,而不會一不注意成了言語或肢體霸凌,老實說,我們大人也常常拿捏不好開玩笑的分際,而常在無意中傷害了別人。

 

孩子生氣難過的時候也是,因為我們長大了,理論上可以多承擔一會兒負面情緒的不適感受,孩子則是會非常直接地就爆炸或崩潰;建議父母可以先放下自己本位主義的感覺,盡可能地用同理心陪伴孩子一起去探討他的感覺,當他養成習慣,他就會用同理心的方式思考和處理世事,就像我七歲的大兒子一樣。